首页

女s男奴

时间:2025-05-29 13:48:15 作者:“五洲四海 文明互鉴——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学术研讨会暨中央民族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成立大会在校召开 浏览量:34282

  5月24日,“五洲四海 文明互鉴——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学术研讨会暨中央民族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成立大会在海淀校区知行堂召开。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二级巡视员席茹,国家民委教育司副司长王学荣,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查显友,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强世功等出席大会,并共同为中央民族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揭牌。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欧亚非事务部主任王哲,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雄军等参加大会。

  查显友指出,中央民族大学成立区域国别研究院,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号召的战略举措。进入新时代,学校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区域国别研究院要进一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始终以服务党的民族工作、服务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为己任,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周边国家及地区民族共同体的文明互鉴,助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与全球视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学术体系。

  席茹在讲话中对中央民族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贺。她指出,党中央高度重视周边工作,教育部高度重视与周边国家教育合作与交流。中央民族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举办本次学术研讨会,成立区域国别研究院,为促进周边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发挥积极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中央民族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国家发展战略,聚焦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文化、社会等领域的重要问题,做好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文化传播等工作,为我国在区域国别研究领域提升国际话语权做贡献。

  强世功介绍了中央民族大学区域国别学学科发展历程与建设情况。他指出,中央民族大学区域国别学学科的定位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周边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框架下,重点关注周边命运共同体,研究议题是“地缘、边疆与民族”“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语言、历史文化与宗教”“经济社会互动”。他表示,当前区域国别研究应有大国立场,需要全球视野、多重主体,对知识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并倡议大家共同参与区域国别学建设,为推动全球文明共融发展、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汇聚智慧与力量。

  成立大会开幕式由王雄军主持。





  成立大会后召开了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首创院长钱乘旦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欣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国别区域研究院首席专家邱运华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国别与区域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罗林教授作主旨发言。自由讨论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刘小枫教授、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章永乐副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宗教研究院院长游斌教授、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祁进玉教授作了交流发言。(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从“有”到“优” 山西已建成2万余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

出生于1996年的诗人、小说家焦典是一位大有潜力的青年写作者。2021年5月,焦典曾在成都领取了“2020中国·星星年度诗歌奖”之“年度大学生诗人奖”。如今她在北师大文学创作专业读博士,导师是莫言。在读书节目《我在岛屿读书2》中,焦典曾和老师莫言就写作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话。

32名港澳台大学生在南方电网完成实习

与此同时,智子引擎发布首个国产自研多模态MoE架构大模型Awaker2.0,华为发布基于国产昇腾AI算力和华为云盘古媒体大模型AI视频翻译能力创作的影视级译制片,区域计算视听产业百花齐放,大模型底座不断丰富,应用落地探索日益成熟。

重庆高温预警 市民开启“降温”避暑模式

“在城市,社区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空间,是对一个地方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直接的纽带。”蟠龙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雁琳说,社区党委结合辖区多民族聚居和企业及流动人口多的实际,秉持“民族团结一家亲”理念,创新“136”工作机制,积极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六共”社会条件。

(第六届进博会)上海民盟盟员,用“星星之火”点亮进博会

各类复杂农艺性状由哪些基因决定、如何高效解析、基因之间有何联系,一直以来都是水稻等作物遗传研究的基本问题,也是实现水稻智能化育种的重要理论基础。

(新春走基层)贵州:春耕备种时 育苗管护忙

在位于广州开发区、广州黄埔区的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大湾区国创中心),“一秒成像”的术中手持式医用伽马相机等“高精尖”成果已从实验室走向“货架”。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